哥们儿刚入坑原神,被这个英文名整迷糊了
最近不是刚玩原神吗,感觉这游戏是真不错,我就想搜搜国外的攻略看看,结果一搜英文名,给我整不会了。明明是个国产游戏,英文名却不是拼音Yuanshen,而是个Genshin Impact。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打错了,你知道吗,结果发现人家官方的就是这么写的。这就让我很纳闷了,为啥不用咱们自己的拼音呢,有没有懂行的老哥给讲讲,这里头有啥说法不?
——来自网友“萌新求带”的提问
老玩家来试着捋一捋,不一定全对
哎,这个问题算是问着了,我当初也好奇过。我目前使用的理解方式就是,这其实是个策略问题。就好像你卖东西,总得考虑顾客习惯叫啥名儿对吧。
首先,最直接的原因,怕搞混
我平常是这样做的,就是先去查一下Yuanshen这个词在老外那里是不是已经有主了。结果一查,还真是。在原神这款游戏出来之前,英文里“yuanshen”这个词,通常指的是道教和中医概念里的“元神”,大概就是说人的精神本源那个意思。这跟游戏里说的“有资格成为神的人”这个设定,它就不是一码事。要是直接用Yuanshen,海外玩家一看,哎,这不是他们知道的那个“元神”吗,可能就先入为主觉得这是个讲东方修炼的游戏,跟实际那个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对不上号,产生误会。所以就得找个新的、独特的名字。
而且,拼音里的“uan”这个组合,老外念起来可能有点懵,他们容易念成类似“哦n”或者“尤安”的音,不像咱们顺口就出来“元”了。你名字要是让人念着拗口,就不太好记,也不利于传播。Genshin这个念法对他们来说就顺嘴多了。
然后呐,得考虑市场和文化圈子
原神是个二次元风格的手机游戏。二次元这文化本身,源头是在日本那边,欧美很多玩家也是通过日本动漫游戏才接触和喜欢上这类画风的。在这个圈子里,日语罗马音(就类似日语的拼音)的接受度非常高,像动漫角色名啥的,国际上通用罗马音来叫。
所以,用Genshin(这是“原神”在日语里的音读罗马字写法),更容易让海外主要的二次元受众觉得“对味”,熟悉,有亲切感。这属于是,哎,怎么说呢,一种“借船出海”的策略吧。先用别人熟悉的元素吸引注意打开市场,让人愿意来尝试,等玩家进来了,再慢慢展示游戏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容,比如璃月地区、钟离的角色设计、还有《神女劈观》这些戏曲元素。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。
还有一点,就是公司自己的习惯和偏好
米哈游之前不是有款游戏叫《崩坏3》吗,它的英文名就是Honkai Impact 3rd。听说公司的创始团队是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(EVA)的粉丝,EVA里不是有“冲击”(Impact)这个核心概念嘛。所以到了《原神》,作为面向国际的第二款重要作品,为了保持某种延续性,也沿用了Impact这个词,就成了Genshin Impact。这算是内部品牌的一种传承。
那不用拼音,是不是就不爱国了?
刚开始我也有点这想法,但后来觉得不能这么简单看。游戏的最终目的,是让更多人玩到并喜欢,对吧。起名字这事儿,在全球化市场里,有时候确实需要兼顾目标用户的认知习惯。你看像英国游戏工作室做的《剑士》,英文名也不用英语词汇,而是用了日语的罗马音Kenshi来突出特色。日本自家的《最终幻想》,最初在国际上用的也是英文名Final Fantasy而不是日文原名。这都是一种文化交融常见的现象。
关键是,名字只是个敲门砖。原神在游戏内容里,可是实打实地塞进了超多的中国风景、民俗、戏曲、哲学思想这些东西。像璃月港的设计,钟离这个角色身上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,通过游戏让无数外国玩家产生了了解和学习的兴趣,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成功的文化输出。所以,在名字上采取更国际化的策略,方便入门,内容上再坚守和传播中国文化,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可以理解的。
总之就是这么个情况
希望能帮到你。简单总结一下就是:为了避免和已有概念混淆、更容易被目标市场(特别是二次元文化圈)接受和记忆、以及延续公司产品的命名传统,所以选用了Genshin Impact这个英文名。这更多是从商业传播和跨文化沟通角度做的决策,并不意味着忽视自身的文化根源。相反,游戏本身成了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很棒的窗口。
——来自网友“璃月散步者”的回复